OpenAI 正在用 ChatGPT 殺死其他所有新創公司?
「競爭AI生態系統:大模型公司與初創企業的博弈」
近期,在人工智慧與生成式AI(AIGC)領域,一些初創企業面臨被大模型公司顛覆的困境,這樣的情況實在令人難以預料。
7月12日,美國的AIGC獨角獸公司Jasper的聯合創始人Dave Rogenmoser在職場社交網站LinkedIn上發布了一份公告,宣布他們將進行人員裁減,以集中精力並調整資源。而Jasper的產品經理Jeremy Crane在本月初也離職了,他只在該公司任職不到一年的時間。
Jasper成立於2021年,是一家迅速崛起的獨角獸公司,去年10月剛完成了價值1.25億美元的融資,是AIGC領域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另外,還有一家名為Mutiny的無代碼AI營銷平台也傳出了裁員消息,Mutiny曾獲得紅杉資本和老虎全球基金的投資。前員工在LinkedIn上發帖表示,Mutiny上個月裁員約30%。
就在不久前,AIGC領域仍在進行激烈的人才爭奪戰。這兩家受到巨頭青睞且發展勢頭迅猛的公司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進行裁員呢?
答案與ChatGPT有關。在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了ChatGPT,僅僅兩個月後,該平台的月活用戶數已經突破了1億人次,給那些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開發應用的初創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的合夥人朱啸虎曾表示:”ChatGPT太強大了,對初創企業來說非常不友好。”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在技術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初創企業往往是抓住機會的掌握者。在當前的生成式AI浪潮中,相對於需要大量投入的大型模型,創業者在應用層面上有更多的創業機會。然而,當大型模型公司開始推出自己的應用時,應用層面的初創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前者的競爭,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呢?
最近,著名的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在一次討論中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OpenAI會摧毀所有初創企業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乎中小型創業企業的命運,也關乎著更大、更重要的AI生態系統的構建。
- AI開放海洋中的「鯨與鯡魚」 在ChatGPT之前,Jasper無疑是AIGC領域最受矚目的明星獨角獸公司。
2020年,OpenAI推出了GPT-3,這一版本是ChatGPT底層大模型的前身,在人工智慧領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Jasper的創始人Dave Rogenmoser敏銳地察覺到了GPT-3所蘊含的商機,憑藉著他在上一個創業項目中的投資者Y Combinator的人脈關係,Jasper在2020年12月就獲得了GPT-3的使用權限。
早期的GPT-3存在學習成本高、使用不便等問題,無法直接與用戶對話。Jasper在GPT-3的基礎上進行了高精度的前端提示和交互界面設計,並利用團隊的營銷經驗對模型進行了精細調整。Jasper提供了AI生成文本的功能,並為營銷人員提供定制化的模板,自動生成博客文章、新聞稿、廣告文案等文本內容,在媒體工作者和營銷人員中非常受歡迎。
Jasper在2021年一推出就迅速取得了成功。同年10月,Jasper獲得了8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預計2022年,Jasper的年營收將達到6000萬美元,成立僅18個月後就達到了150億美元的估值。
Coatue資本的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執行官Thomas Laffont表示:”他們抓住了一個巨大的機會。Jasper處於領先地位,產品與市場明顯契合。他們還吸引了一批擁有各種專業知識的優秀投資者。”
然而,ChatGPT的問世改變了一切。
GPT-3是Jasper的核心業務支柱。在GPT開發的早期,Jasper和OpenAI是良好的合作夥伴,雙方互相提供技術和反饋,取得了雙贏。但核心技術掌握在對方手中,對於沒有自研大型模型的Jasper來說,無論取得多麼輝煌的成績,這筆交易都是危險的。
“The Information”的作者Arielle Pardes評價道:”當Altman已經成為AI開放海洋中的鯨魚時,Rogenmoser更像是一條鯡魚(remora),這是一種附著在鯨魚身上並以殘骸為食的鳍狀魚。OpenAI需要像Jasper這樣的合作夥伴來支付帳單,但對後者的需要程度遠不如Jasper對OpenAI的依賴。”
ChatGPT的推出凸顯了這種風險。經過兩年的迭代和RLHF技術支持,ChatGPT不僅能夠聽懂用戶的指令,還能夠進行自然語言的對話。
簡單來說,大語言模型和用戶之間不再需要”中間商”促成交易。
與此同時,ChatGPT的免費發布也讓Jasper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儘管Sam Altman已經強調”不會試圖與我們的合作夥伴競爭”,但當用戶可以免費獲得ChatGPT時,誰還會為Jasper每月支付49美元?
受到ChatGPT的衝擊的不僅僅是Jasper這一家公司,所有從事文本相關產品的公司都可能面臨類似的風險。
例如,Grammarly是一家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AI寫作助手公司。在ChatGPT發布後不久,許多用戶意識到,ChatGPT強大的文本生成功能可能會取代Grammarly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優秀的拼寫和語法校對能力。再加上價格的巨大差距,Grammarly不再是一個性價比高的選擇。
一位留學生這樣說道:”這麼多年我一直用Grammarly幫我修改英文,但ChatGPT實在是太厲害了,比Grammarly好太多了。ChatGPT知道我在講什麼,但Grammarly並不知道。”
OctoML公司的首席執行官Luis Ceze也表示:”如果像Grammarly這樣的公司不盡快找到自己獨特的競爭模式,那麼他們很快就會被其他整合了LLM的文本界面所取代。”
為了應對生成式AI的衝擊,Grammarly在今年4月推出了大語言模型工具GrammarlyGO,已經開放了快速生成文稿、修改文本長度、回覆郵件等功能。
Grammarly的首席執行官Rahul Roy-Chowdhury也表示:”Grammarly正在超越修改和更正文本的傳統業務,轉向撰寫內容。”
2.「套殼產品」失去市場 我們很難確定現在有多少基於GPT系列或其他大模型開發的產品。就像Jasper一樣,這些產品背後的一些初創企業也面臨著危機。
其中,直接調用大模型的公司往往沒有過於複雜的商業邏輯-用戶輸入信息,調用微調後的大模型進行處理,然後向用戶輸出信息,很快完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正如在Jasper上所看到的,用戶輸入需求,接著處理出一篇文章進行輸出。
當大型模型公司進行模型迭代或推出類似產品時,很有可能輕而易舉地覆蓋甚至超越這些產品的功能和價值。因為從本質上講,它們只是大模型的「套殼產品」。
硅谷知名風險投資機構A16Z描繪了目前生成式AI技術堆棧的情景,相對於擁有模型的應用,沒有模型的應用需要緊緊依靠大模型公司的支持。”Jasper們”和OpenAI的競爭,本質上是應用層與模型層的競爭。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曾在朋友圈表示:”ChatGPT的發布將很多表面用戶從Jasper那裡吸走了。”

生成式AI技術堆棧(圖片來源:A16Z)
在發展初期,依靠大模型供應商是應用層公司起步甚至發展業務的好辦法。但在初具規模之後,如何處理模型與應用之間的關係成為生成式AI應用公司不得不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種觀點是模型即服務(Model as a Service),這足以讓一個小型的開發團隊快速迭代,並隨著技術的進步及時更換模型供應商。Jasper確實也這麼做了,除了OpenAI的模型之外,Jasper在其產品中還納入了其他開源模型,例如GPT-J、GPT-NeoX、T5和BLOOM。
另一種觀點是對專有產品數據進行重新訓練,自研大模型。李志飛也提到:”面對專業用戶,Jasper原本存在一種可能的路徑,那就是自建大模型、開發出獨特的滿足專業用戶的產品功能,從而留住專業用戶。”
但同時他也認為,這並不是一條樂觀的道路。自研大模型對團隊的資金和人才有更高的要求,初創公司很難具備科技巨頭的財力、物力、人力。況且,在美國以OpenAI為代表的幾家頭部大模型公司已經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部分開源大模型也基本完成了生態建設。
這也是為什麼,在AIGC應用領域的初創公司這麼多,大模型卻還是巨頭們的遊戲。
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正在提出同一個擔憂,如果繼續使用OpenAI的API進行應用層開發,OpenAI最終是不是可能會發布和他們競爭的產品?
除了聊天機器人ChatGPT,OpenAI還曾推出過三款產品,文字生成圖像工具DALL-E、自然語言轉代碼系統Codex、自動語音識別系統Whisper:
2021年1月,DALL·E發布,可以從自然語言的文本描述中生成圖像。一年後,更高性能的第二代DALL·E 2亮相,目前已向所有人開放。
Codex是AI代碼補全工具Github Copilot的技術支持,可以將簡單的英語指令轉化為十幾種流行的編程語言,於2021年8月通過OpenAI的API發布。
Whisper是一種自動語音識別系統,可以實現99種語言的識別和轉錄。OpenAI在2022年9月開源了Whisper,並在2023年3月與ChatGPT API一起發布了Whisper的API版本。
然而,目前確定的是,OpenAI已經暫停了推出更多產品的步伐。
在今年5月,OpenAI聯合創始人兼CEO Sam Altman在Humanloop CEO組織的封閉討論中表示,OpenAI不會在ChatGPT之外推出更多的產品。
Sam Altman表示,歷史上偉大的平台公司都有一個殺手級應用。ChatGPT的願景是成為一個超級智能的工作助手,而許多其他GPT的用例OpenAI將不會觸及。
在Y Combinator組織的名為”OpenAI將殺死所有初創公司?”的討論中,Y Combinator董事總經理Michael Seibel認為,”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實際上是在努力構建AGI,他們不是在努力構建AI驅動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或更好的搜索引擎。”
一位參與討論的Y Combinator創業者Jared Friedman表示:”OpenAI絕不會運營商業應用,而是專注於基礎研究和創建AGI。”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ChatGPT的推出已經改變了競爭格局。當初創企業在應用層面上需要面對大模型公司的競爭時,他們需要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和核心價值,並與大模型公司的策略和發展路線保持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