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心思的明確象徵:Robert Ashley 《“Perfect Lives”》

幾年前,紐約藝術家伊森·T·帕塞爾(Ethan T. Parcell)開始了一場私人實驗,讓自己的藝術英雄成為他的“老師”,用不同的媒體與他們對話。這個獨特的實驗將其從學生到創意合作者,甚至只是朋友之間的關係,激發了一系列關於藝術創作的新想法。他的老師們中,最受他喜愛的是美國實驗音樂作曲家羅伯特·阿什利(Robert Ashley)。阿什利因其創新的歌劇概念而聞名,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三小時半的電視歌劇《完美人生》。

帕塞爾曾多次欣賞《完美人生》,這部作品不僅是他個人和創作靈感的來源,也成為了許多其他藝術家的心靈激勵。《完美人生》難以用傳統形式來描述,它既迷人又充滿未知。這部歌劇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前衛音樂作品之一,深深地感染了眾多追隨者。對於喜愛藝術的人來說,《完美人生》就像一部邪典電影或精神文學作品,而不僅僅是一張唱片或一首古典音樂。

在這場實驗中,帕塞爾也改變了他對藝術家的稱呼。他將馬丁·斯科塞斯稱為“馬蒂”,約翰·科爾特蘭稱為“特靈”,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稱為“肖斯蒂”,將羅伯特·阿什利(Robert Ashley)稱為“鮑勃”。這樣的稱呼讓他感覺更親切,更接近這些藝術家的作品。

然而,帕塞爾需要承認,他並未親眼見過他的“老師”鮑勃。直到2014年,鮑勃去世後,他才真正了解了他的作品。鮑勃的《完美人生》是一部關於輪迴的喜劇,故事描述了一位休閒歌手和他的朋友巴迪在一個中西部小鎮上遇到種種有趣的人物,並卷入一場概念藝術的銀行搶劫案。

《完美人生》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抽象性。它以原始鼓機和80年代早期鍵盤的聲音為特色,劇本中充滿了純粹的無聊、虛構的公理和妙語。這部作品雖然令人困惑,卻是不容置疑的。這正是鮑勃所教導的:有些藝術作品本質上不會受到惡意批評的影響,因為它們是客觀存在的。

鮑勃的作品讓帕塞爾更深入地發展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勇氣和獨特的風格在他的創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完美人生》不僅是鮑勃在電腦流行電子樂和即興前衛布吉鋼琴上的談話,也是一部關於生、死和轉世可能性的作品。這部歌劇對中西部詩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並呈現了一場關於創作藝術和尋找意義的鬥爭。

在鮑勃的指導下,帕塞爾開始將自己的工作稱為“歌劇”,相信一個看似微小的想法也可能會帶來非凡的成果。他學會了信任和愛戴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唱歌的能力,無論是字面上還是比喻上的。他的聲音不再只是講話,也不再只是唱歌,而是在兩者之間交融,進而創造出真正獨特的藝術。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